/
鲍勃体育下载
鲍勃体育下载
小镇世界梦
来源:鲍勃体育下载   上传时间:2023-12-27 09:39:25

  人们清晰地记得,2014年10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

  这一刻,乌镇沸腾了。这一刻,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和现代数字文明两个“巨人”伸出了手指,当两者触碰的那一瞬间,乌镇和世界连接在了一起。

  习始终心系乌镇的发展,曾先后9次来到乌镇。从古镇保护和开发,到亲自圈定乌镇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他对乌镇饱含无限牵挂和殷切期望。

  在浙江工作期间,他曾5次赴乌镇调研,为乌镇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民间传统文化创新举旗定向,谋篇布局。

  2015年,他亲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乌镇的网络化、智慧化,是传统和现代、人文和科技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也生动体现了全球互联网共享发展的理念。”

  他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了视频讲线届大会致贺信。在的擘画下,乌镇成为中国对话世界的“窗口”。

  在的思想指引下,两个文明在乌镇跨越时空,不断扩大和重塑着这座江南小镇的国际影响力,并在十年间,为世界数字文明的发展培育出肥沃的土壤。

  十年间,跨越千年的古镇文化与引领未来的数字文明在这里融会贯通,让木心笔下“见字如面”的“从前慢”,变成了如今的日新月异,数字经济和智慧生活激荡出万千气象。

  十年间,这场世界级的盛会在观点交流、思想碰撞中,不断推动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

  乌镇“网”事,历久弥新。探寻数字文明的未来发展,成为乌镇追梦路上永远跳动的脉搏,迸发出追寻人类文明新高度的澎湃动能。

  2023年10月,在第十届乌镇戏剧节狂欢的人群中,有一位“90后”桐乡小伙,名叫吕安迪。

  戏剧表演科班出身的吕安迪,原本希望毕业后在北京、上海演艺圈混个“角色”,没想到竟在乌镇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选择戏剧,源于他自小展现的表演天赋。小时候,春晚经典剧目的台词他张口就来,长辈们都说他是一块当演员的料。

  2013年5月,首届乌镇戏剧节鸣锣开幕,当时吕安迪在西南大学育才学院读大一,在新闻报道里看到了自己最崇拜的导演田沁鑫,还有许多国际殿堂级的话剧团,这让他第一次萌生了回乌镇追梦的冲动。

  2014年,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次年,习亲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在主旨演讲中,亲切地回忆起在浙江工作的难忘岁月:“我曾经在浙江工作多年,多次来过乌镇,我很喜欢这个地方。第二次乌镇改造时,我在这里帮助他们策划,支持他们古建保护、旅游开发。今天再次来到这里,感到亲切熟悉,感到耳目一新,毕竟我多年没有来了,感觉对这里还是刮目相看了。”

  “乌镇就在桐乡,是我的家乡。”吕安迪兴奋地向同学们宣告。2016年,吕安迪大学毕业,回到乌镇,创办了乌青剧社,成为乌镇戏剧节的一位“剧中人”。

  把时间往前推20多年,今年85岁的胡晖正在目睹乌镇日益颓败。米厂、丝厂、水泥厂等国营厂先后改制,下岗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只留下一些老人守着破旧的老房子,成为人们口中的“冷冷清清乌镇镇”。

  即便有1300年的建镇史,即便自古便是江南贸易重镇,即便有茅盾笔下的“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但在当时,水乡古镇的文化符号正在消失。

  乌镇曾经是桐乡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直到1992年,乌镇北栅通江苏省的公路才打通。为了方便摩托车和自行车通行,乌镇很多古桥被拆除,台阶改成了坡道,石板路修成了水泥路,到处都是乱搭建。

  曾经,乌镇人最好的工作便是到镇上几个国营工厂上班。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国企陆续改制转制,下岗工人成了地方最大的包袱。失去传统工业的乌镇人,依靠发达的水系,发展起了养鸭业,养殖户纷纷在河边搭建鸭棚,粪便污染了河水,乌镇的“十字水系”变得污浊不堪。

  1994年,木心阔别家乡半个世纪后回到乌镇,看到的却是一片颓唐景象。他在《乌镇》一文中失望地写道:“方言,没变,此外,一无是处……”

  乌镇必须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1999年,瞅准古镇旅游爆发的机遇,桐乡市委、市政府启动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

  乌镇将率先开发的东栅定位为“一日观光”,将部分原住民进行搬迁,围绕名人故居、文化遗迹重点打造核心景区。2001年1月,东栅景区对外开放,当年游客就突破了100万人次,一炮打响。

  胡晖还记得,西栅的改造是从拆除景区旁五层楼高的百货大楼开始的,这种拆新房的“怪事”,在当时看来匪夷所思,简直就是“败家”。

  “怪事”不止这一件。那时候,乌镇从全国各地大量收购废弃的石板等旧材料,将水泥路面改回了原来的青石板路。

  “平整的水泥路重新变成了石板路,平桥变成了拱桥,影响出行。”“历史遗产是落后的东西,是陈旧观念,保护没意义。”……一时间,乌镇“历史街区保护再利用”的模式引来了不少人的。

  也就在此时,2005年7月,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并明确提出实施文明素质、文化研究、文化精品、文化保护、文化阵地、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传播、文化人才“八项工程”。在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方面,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同志强调,对历史文化遗产要“做到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坚决禁止破坏性开发”,要求文物保护部门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管理、利用的关系。

  紧随其后,2005年8月3日,习同志来到乌镇调研古镇发展之路。时任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主任的陈向宏清楚地记得,那天骄阳似火,习同志来到乌镇,调研乌镇发展。在二期保护工程现场,他戴着草帽、冒着酷暑,整整一上午,详细了解了工程建设、资金来源等情况,汗水浸透了衣背。

  调研结束后的座谈会上,习同志进一步肯定了乌镇的保护方式和理念。临走时,习同志鼓励大家坚持“以保护历史遗产来开发旅游”的发展理念不动摇,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

  一句鼓励就像是一颗定心丸。于是,通安、盛庭、昭明等历史遗址被挖掘,被茅盾先生称为“江南水乡的狂欢节”的乌镇香市得以恢复……

  历经四载磨砺,2007年2月,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于一体的乌镇西栅景区对外开放,短短3年便获评国家5A级景区。乌镇也先后获得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在对西栅的开发中,乌镇还做了一件超前的事情。在北京、上海的酒店上网还要付费时,乌镇就做到了Wi-Fi全覆盖、全免费——这也为之后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乌镇埋下了伏笔。

  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文化。在浙江工作期间,习同志就大力推动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他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指出,“我们踏着来自历史的河流,受着一方百姓的期许,理应负起使命,至诚奉献,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

  古镇不应成为一个只是用来怀旧的标本,真正的活力来自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对于乌镇,习同志当时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做好传统文化创新的文章,给古镇植入现代的、年轻人喜欢的文化。

  小桥流水是江南小镇的共性,只有文化,能够塑造出不同古镇的气质。在的指引下,乌镇找到了新定位:既要有“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要有“新文化元素的加入,两者是相融的”。

  2013年5月,首届乌镇戏剧节鸣锣开场,石桥静谧,桨橹依旧,戏剧的青春活力融入古镇的千年记忆。

  此后,来自全世界的戏剧大师、文艺青年、旅行者、访客,在戏剧、风景、生活和人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不断更迭、生长的文化生态系统,进而衍生成乌镇的戏剧现象。

  2016年,当乌镇走向世界之时,大学毕业的吕安迪回到了乌镇。当年,他充满本地元素的互动话剧《当》通过筛选,在第四届乌镇戏剧节“古镇嘉年华”中演出。

  此后每一届,吕安迪都会作为演员加入乌镇戏剧节这个大狂欢中。而不管是在戏里戏外,吕安迪都切身感受到了何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每当我从景区入口转进西栅大街,看到古色古香的房屋外悬挂着印有国内外戏剧大师肖像的道旗时,就像走进了戏剧的乌托邦,感觉乌镇在戏剧大师们的注视之下,真的变得如梦如幻。”在吕安迪看来,以前只能在景区看到小桥流水乌篷船,但是现在,转角就能碰到一个“莎士比亚”,这种中外文化的碰撞很神奇。

  如今,乌镇已“入戏”10年,人们从中看到古老与年轻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乌镇让很多年轻游客超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心灵得以舒展和愉悦,也让土生土长的小镇青少年,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世界文明”。

  在戏外,乌镇当代国际艺术邀请展、木心美术馆等多元化的文化元素从乌镇散发,飞入寻常百姓家,创新发展的古镇文化以另一种姿态登场,让世界惊艳。

  在乌镇南栅外的陈庄村,有一位名叫钱利淮的年轻篾匠,也正在以他的方式和乌镇传统文化发生联系。

  陈庄村记载竹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钱利淮的父亲便是从事竹编制作的老手艺人。他在破竹的“噼啪”声中长大,儿时的玩具都是父亲用竹篾精心编制的竹蜻蜓、鸟哨、竹枪。

  2010年,钱利淮从浙江科技学院景观设计专业毕业后,在杭州短短工作了一年多,便顶着父母的反对回到乌镇,拿起篾刀,拾起了竹编工艺这份“既辛苦又没有前途的工作”。

  嵊州、安吉、东阳、温岭……他四处寻访名师,了解各地竹编技法。为了精进技艺,他还找到东阳竹编大师胡正仁,成为这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入室弟子”。

  钱利淮希望能用现代审美重新定义传统竹编的可能性,让竹编这一非遗被更多人熟知,也让世界看到中式美学的全新诠释。他在传统技艺中融入现代化设计,以年轻人的审美和需求,制作竹编包、插花器、竹编饰品。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今年3月,在由意大利珠宝世家宝格丽打造的“Serpenti系列75周年传世蜕变”珍藏艺术展中,已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镇竹编传承人的钱利淮,带着作品《洞天灵蛇》在中心位展出,东西方古老神话、民间文化之碰撞,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之融合,收获了国内外不少网友的点赞。

  如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议题。在钱利淮的篾刀之下,中国传统技艺没有因为深奥而令人仰望,而是展现了一种国际视野下的直觉之美,让乌镇竹编走向世界舞台。

  当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当创新思维打破了故步自封的窠臼,我们从钱利淮这个年轻篾匠身上,看到了非遗传承的另一种未来。

  同时,当数字文明迈进了悠久中华文明的历史门槛,乌镇和互联网的碰撞,也将演绎一个新的故事。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当乌镇焕发新生之时,工业文明的火车正缓缓驶向落日的余晖,而一张数字文明的“大网”正在无形中笼住每一个人。

  当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73岁的乌镇泰丰斋姑嫂饼第五代传承人徐立巧被“卷”入其中。如今,她会走进线上直播间,和主播们一起,为自家产品吆喝着。她一边展示手中商品,一边介绍用料和配方,“没想到,70多岁还走进了直播间。”

  徐立巧出生于上海,19岁时作为知青下乡来到乌镇北庄村,之后在这里扎下了根。她辗转过不少行当,1995年,她继承了姑嫂饼的制作技艺,成立了乌镇泰丰斋旅游工艺品食品公司。

  徐立巧的创业一波三折。乌镇旅游开发后,外地游客蜂拥而至,不温不火的姑嫂饼跟着火了起来。但姑嫂饼不便于携带,成为扩大销量的硬伤,很多外地游客把姑嫂饼带回家后,发现都碎成了“粉渣渣”。

  经过徐立巧的一番探索改良,推出了“烘焙姑嫂饼”,不仅解决了运输中的易碎问题,还在传统的花生和芝麻两个口味上,新增了菊花、香葱、抹茶等口味。

  但到了2010年前后,随着寡糖时代的到来,姑嫂饼这样的传统糕点不吃香了,一年除去工厂成本,只能赚几万块钱。直到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一扇新的大门在徐立巧面前打开。

  此前那些年,对于互联网引发的剧烈变化,在小镇上埋首钻研传统技艺的徐立巧并没有深刻的感知。

  互联网改变着人们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挑战着现实世界既有秩序。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一大批后来的互联网巨头摩拳擦掌,一大批互联网创业者被奉为新的英雄,一种被称为数字文明的新文明正在悄然兴起。

  对此,习有着长期深入的思考和实践。他2000年在福建工作期间就提出建设“数字福建”,2003年在浙江工作期间将“数字浙江”建设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成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4年,在习亲自谋定和推动下,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会贺词中指出,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第一年乌镇峰会,徐立巧认为自己一个卖小吃的,和互联网根本不搭边。但就在第二年,她提出“荣誉归零、二次创业”,并叫回了在上海工作的儿子和女儿,成立了姑嫂饼电商销售团队。次年,泰丰斋的网店开张,销量翻了好几倍。

  此后,徐立巧又唤来了营销专业出身的侄子许士煜,重塑品牌形象,谋划深度触网。泰丰斋入驻天猫、小红书,在抖音开设直播账号。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研究客群特点,锁定20至40岁的女性客户,利用世界互联网大会的高曝光率,一下子打开了直播带货的渠道,2022年线万元。

  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互联网除了拓宽销售渠道,更传递出一种创新思维。泰丰斋当下正在布局门店的矩阵式发展,“这就好比互联网账号矩阵,每一家店聚焦一种特色,给消费者更多可选择的空间。”许士煜说。

  每当新的革命性技术出现,谁先拥抱新技术,谁就将赢得发展先机。发展数字化的经济,是其中的“关键一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深入谋划“跳跃”的方向、方式和力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拓展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外延,“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其中两大核心。

  走进位于乌镇的亘美集团智能工厂,超大数据显示屏上闪烁着每道工序的生产数据,一套智能吊挂系统串联起生产制造的数十道工序,一件件服装半成品,经由流水设备,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工人手中。

  亘美集团信息工程中心负责人盛冬了解每件衣服背后的数字化之旅,“数字化改造后的智慧车间,300多台自动化设备根据指令执行任务,每一道流程都按计划精准运行,无论是基础款的大衣,还是工序复杂的羽绒服,都可以通过数据设置调整实现快速生产。”

  亘美原来叫“恒美”,在2018年之前,它是嘉兴众多传统服装企业中的一员,平平无奇,生产效率低下,经常出现“用工荒”。

  当时,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大变局”。一方面是劳动力供给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年轻劳工明显更倾向于生活型服务业,而非传统制造业,比如“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话题就曾引发广泛的讨论。

  2018年初,嘉兴印发《嘉兴市“六大”传统行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2018—2022年)》,明确聚焦印染、造纸、化工、汽配、五金机械和服装等六大重点领域,实施十大重点任务,数字化是其中重要内容。

  身处乌镇,站在时代风口下的亘美集团如何转变?盛冬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牵头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负责实施“机器换人”、信息处理自动化、服装设计智能化。

  这一年,亘美集团总投资约3.5亿元的智能工厂一期项目建成投产,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在AGV机器人、自动拉布机、自动裁床等机器加持下,生产效率提升了30%,每年生产服装超800万件。

  此后,“老裁缝”变身“智造标兵”,亘美的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新建的智慧仓储减少了70%的用工,让工人劳动强度下降8%;引进3D虚拟制版技术,在打样阶段就能把样衣的3D效果图直接发给客户,客户修改完的版本传送到生产线直接生产。

  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数字产业化也在悄然孕育。2020年12月,当亘美集团开工建设以立体仓储区为核心的智能工厂二期项目之时,距离亘美不到3公里的乌镇大道与龙翔大道交界处,“乌镇之光”超算中心打下了第一根桩。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2017年,习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突出强调了数据在发展数字经济中的重要性。

  此时在浙江,数字技术已深度融入多个产业领域,数字经济的发展路径也愈发清晰,但发展版图上唯独缺了一块拼图,那便是超算中心。纵观全国,当时,江苏昆山、安徽合肥、陕西西安等地都已陆续布局超算中心。

  抢跑数字赛道,布局宜早不宜迟,这个关键一子落在哪里?“桐乡地处沪苏杭金三角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数字经济发展上也有先发优势,桐乡因此从众多备选者中脱颖而出。”“乌镇之光”超算中心总工程师胡帆直言。

  仅仅用时273天,2021年9月25日,“乌镇之光”超算中心落地建成,浙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最强大脑”,“乌镇之光”的强大算力,像一束光照亮了浙江的“数字版图”。

  只看外表,它是一个泛着青蓝色光芒的几十米高的立方体;走进内部,耳边会有低沉的水流声传来,那是液冷系统正对超级计算机进行冷却降温。伴随着水流声,超级计算机每1秒钟能进行18亿亿次计算。

  “通俗来讲,如果每人1秒能进行一次运算,那么全国14亿人一起努力,也要连续算上4年才能赶上超算中心1秒钟的运算量。”胡帆说,利用自身强大的算力,“乌镇之光”直接服务于国家级的大科学、大系统和大工程类应用,并为浙江、全国各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算力赋能的不断推进,“乌镇之光”超算中心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逐渐实现“由点及面”,延伸服务整个上下游产业生态。

  “乌镇之光”超算中心提供的强大算力以及海量原始数据存储空间,帮助墨卓生物高效进行数据云计算和云备份,并成功完成5000例单细胞样本数据解读,累计处理了近2PB的数据量。此外,得益于超算中心的助攻,华友前沿材料研究院的产品研发周期大大缩短。

  2022年,乌镇之光产业园已超额完成10亿元产值,切实将超级算力转化为了生产力。

  今年2月12日,《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正式印发,方案中明确支持“乌镇之光”超算中心创建国家超算中心。

  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乌镇之光”建成了总算力达到180P的超级计算中心及相关配套项目,算力水平进入全球前十,成为浙江唯一、中国第14个国家超算中心。

  胡帆说,未来,“乌镇之光”超算中心将依托强大的算力,持续服务于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新材料的研发,以及生命科学包括基因密码解读等科研创新,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超级引擎”,助力国家打造超算互联网“高速路”。

  数据显示,首届乌镇峰会举办时,乌镇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企业只有12家,如今已经超过1000家。乌镇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量已经从2014年的51亿元增长到去年的268亿元。

  网络的运转夜以继日,数据的传递须臾不停。从“一叶扁舟”到“劈浪巨舰”,从乌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数字经济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力舰队,扩展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扬帆起航。

  在从事了8年智慧养老之后,姚丽怀着对奶奶的思念,对“数字文明的底色,是更美好的生活”这句线年的导业,来到刚刚开业的乌镇智慧养老中心应聘。“你会排斥和老年人相处吗?”面对面试官的提问,姚丽干脆利落地回答道:“不会!”

  对于老人,姚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她从小由奶奶带大,奶奶去世前两年卧病在床,姚丽一直照顾她的起居,虽然从没涉足过养老业,但这个经历让她觉得可以一试。

  在她最初的设想中,既然是照顾老人,就是给老人洗头、洗脚、洗澡,即便做过功课,但对智慧养老的概念很模糊。就当她已经做好准备弯下腰、躬下身为老年人的起居服务时,实际的工作却让她始料未及,“和想象中的养老院不太一样。”

  姚丽发现,她入职后的主要工作是帮老人录入电子健康档案,熟悉和运用各类智能养老设备、系统等。这些年来,随着技术迭代升级,她见识到了智慧养老神奇的一面。

  71岁的胡根娣是养老中心的常客,从家走到最近的照料中心只需要5分钟,通过智慧健康检测,血压、血氧、体温、骨密度、心率等信息实现一次采集,并同步到电子健康档案。

  电子健康档案中的数据通过互联网采集到县、镇两级智慧养老平台中,精准描绘出老人的养老服务画像。通过大数据精准检测与实时反馈,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精确、更高效的服务。截至目前,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中的数据量已囊括乌镇全体2.6万名老人及3000余名残疾人。

  曾经,种类繁多的智能设备给老年人设置了巨大的数字鸿沟,当他们远离数字世界,也在远离现实世界。甚至有人说,在城市里生活的老年人连一辆出租车都打不到。

  2016年4月19日,习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近年来,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构建起的数字文明,投射在养老行业,展现出最温情的一面。

  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迭代升级,乌镇为老人配备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实现了从拥有简单功能的手环,到现在拥有主动SOS报警和烟感、煤气自动报警等功能的升级。此外,红外线、防跌倒雷达、智能头枕等设备,也进入了老年人家庭。

  特别是卧病在床的老人,能够享受智慧养老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在平台上,老人前一晚的平均心率、翻身次数、深睡时长以及本月上门服务情况、紧急救援次数等信息均被一一显示。

  在工作时,姚丽时常会想起奶奶卧病在床的那两年,“有一天夜里,奶奶怕麻烦我,自己起床上厕所。我惊醒时,看见奶奶自己撑着一把椅子,慢慢地向厕所挪过去,当我跑过去时,奶奶裤子已经湿了。老人卧床后,行动不便,最难的是洗澡,两年里,甚至没能给奶奶好好洗个澡。”

  “如果奶奶还健在,我最想带她好好洗个澡。”姚丽说,如今照料中心的智能助浴系统,能根据老人自理程度的不同,提供淋浴、智能浴缸、智能淋浴床3种选择,还有智能干身机,洗澡后快速烘干身体,防止着凉,“即便最终不能挽留奶奶的生命,但也能让她体面地离开。”

  自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召开以来,乌镇不断推进智慧养老建设,围绕“浙里康养”,迭代升级“e桐养”智慧养老平台,设立康养、社区、助残、家床、安护等11个场景,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一键直达。

  现代科技对老年人生活的改变与革新,远超当年想象。2015年,乌镇只有1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的服务只有健康管理和紧急呼叫。而如今的乌镇,1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4家居家养老照料中心、35名养老护理员实现了乌镇所有村(社区)全覆盖;平台服务拓展到社区文化、照护服务、膳食餐饮、居家上门等7大板块53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信息化、数字化在助力民生保障中的重要作用,多次强调“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彰显了数字文明的民生底色。

  当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日新月异,为推进互联网便民利民惠民提供了广阔空间。如果用微镜头记录下乌镇数字文明下的生活片段,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这样的横切面——

  在乌镇银杏社区,居民朱瑾用自己的“乐享生活卡”,在智能健康小站点击自助设备,测量血压等健康指标;

  在乌镇互联网医院,导医王丽萍正在帮患者联系专家,这里通过互联网和AI技术,连接着全国8000多家医院、30多万名注册医生,以及2.7亿名注册用户;

  在一家民宿门口,乌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邱海强手持执法终端设备,正在处理一起游客投诉案件,他当场拍照取证、识别当事人身份信息,现场调解;

  在乌镇法庭里,当法官吕磊手中的法槌落下时,现场没有书记员,没有原告和被告,只有一块大屏幕,吕磊隔着屏幕与当事人实现了“面对面”交流。

  习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一位位身穿小马甲的乌镇管家出现在乌镇街巷,我们可以瞥见数字化治理下的乌镇实践。乌镇通过线上整合各部门信息平台、线下成立联动队,打造的基层社会治理专属IP——乌镇管家,成为数字文明映射下的精准治理典范。

  作为首批乌镇管家中的一员,68岁的鲍国娟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当年在厂里,她号称“拼命三娘”,多次获得生产一等功。后来工厂改制,她早早就退了休,一身的劲头没处使,总也闲不下来,社区里组织扫楼道、文明巡查,她一项都不落下。

  后来她学了驾驶,实在没事干,就开着车在乌镇汽车站附近转悠,看见游客要搭车,就摇开车窗问:“你要去哪儿,我带你,不要钱。”吓得不少游客不敢上车。

  2015年,乌镇管家成立,她忙不迭地报了名。在乌镇镇综治办的统一安排与调度下,她定期参与文明创建、护航峰会、点位巡查等工作,充分发挥“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既能捡垃圾、解纷争,又能疏导交通、报告隐患险情,为一方百姓提供了全时段的守护。

  2017年,乌镇管家联动中心正式成立,给乌镇管家安装上了一个“智慧大脑”。鲍国娟发现治理问题信息后,可以通过小程序报送至联动中心,中心会把有关问题分派给政府部门和区域内的网格员进行下一步处理。

  开始接触“互联网+”社会治理时,一批老年管家着实有些不太适应,“我们老年人不太懂互联网的东西,操作也不会。”为了排解鲍国娟等人的疑难,市里、镇里专门组织开展了多期培训课,并安排乌镇管家当中的年轻人对老年管家实行“一对一”辅导。

  “互联网+”社会治理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渐渐变得更加高效便捷。鲍国娟说,以前在“扫街”中发现的问题,需要通过微信公众号“乌镇民情”进行信息报送,相关部门的人员也需要通过电话联系后再前往现场处置,“如今,随着‘乌镇大管家’应用的上线,在‘浙里办’就有了信息上报端口,信息推送也不需要人工打电话了,通过平台就能直接筛选派送,更快更及时。”

  作为乌镇“国际互联网小镇”六大区块之一,互联网生活示范区将建设高品质智慧化的未来社区。在这里,桐乡市乌镇智能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已进入装修扫尾阶段,即将在微信及支付宝端上线的“智行乌镇”将为停车提供解决方案。

  乌镇的“大脑”正在变得越来越智慧。正在试运行的乌镇大综合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目前已与乌镇管家、网格事件、AI云共治巡查等多个平成对接,平台内植入的AI研判系统,可对上报事件进行自动研判,确定问题级别、权责部门后进行精准派发,从原先的“人为判断”到现在的“人工智能辅助判断”,事件处理更加高效精准。

  自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以来,现代科技、互联网技术与这个粉墙黛瓦、枕水而眠的千年古镇交相辉映,通过乌镇这个窗口,我们不难看到,中国对于数字文明有更深刻的理解与定义,拥有悠长历史及深厚底蕴的中华古老文明和现代数字文明融合中,呈现出共享、共治的鲜明特点。

  互联网就像为打破边界、隔阂而生。一个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新图景,正浮现在我们面前,一个普惠共享、公平可及的数字社会愈发清晰可见,满足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数字生产到数字生态,最后走向数字文明,乌镇的十年,站在互联网风口下的蝶变,充满了传奇,也写满了故事。

  但之于未来,如何拥抱数字文明,奔向星辰大海?答案,正被一群勇敢的追梦人书写。

  对《史蒂夫·乔布斯传》扉页上的那句话——“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徐云飞深以为然。

  “在乌镇,夯实了我想要改变世界的勇气。”这位哈佛博士,如今已是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资深科学家。

  2021年以前,徐云飞的职业规划是当一名大学教授,直到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EO裴颢约他吃饭。饭桌上,裴颢表达了要打破单细胞测序全球头部企业垄断的雄心壮志,同时邀请他加盟墨卓团队,“一起改变世界”。

  在这一年前,裴颢、郑文山、刘寒3位哈佛校友,将墨卓从波士顿带到乌镇,从零开始,攻关单细胞测序技术,随着徐云飞的加盟,哈佛“四剑客”正式成团。

  想要打破垄断,就必须从源头技术上开始自主创新。不久后,墨卓生物开始专注于研发首款产品MobiNova-100单细胞多组学测序解决方案,在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后,“分子标签微球”技术成为攻坚对象。

  分子标签微球的开发是单细胞测序技术核心,技术要求很高,要在直径几十微米的水凝胶微球上精准连接上亿条特殊设计的寡核苷酸序列,从而获得具有单细胞分辨率的基因测序结果。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墨卓团队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大多毕业于国内外名校,充满激情与梦想,在历经无数个日夜的试错优化和迭代升级后,技术团队成功实现高质量分子标签微球的自主生产,国产化率达到100%。更重要的是,墨卓拥有这项技术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整个系统都可在公司内部进行研发和迭代,从而实现更高的性能参数指标,与国际主流产品质量平齐乃至超越。

  人才链连着创新链,创新链连着产业链。墨卓生物的大规模基因组学研究,需要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分析软件等配套企业服务,这一双向奔赴为乌镇数字经济集聚发展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

  “生命科学绝不是生意,它是一门有温度的学科,是有着长远价值且造福于人类的事业,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在乌镇诞生更多领先世界的生物医药技术,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贡献。”行走在小桥流水的乌镇,徐云飞改变世界的理想一直都在。

  每一个人的奋进,都将汇聚成时代的潮流;每一次的进步,都会让我们越来越接近理想和未来。

  “无论结构多复杂、多奇特,人体的206块骨头,在我们这里都可以设计并打印出来。”张靖一脸兴奋。如今,智塑健康依托自主研发的数字结构材料技术平台,在获得患者影像学数据后,从设计到打印,最快可以在48小时内完成整个定制生产流程。

  2020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70%,全国31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的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了500万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骨骼健康相关的疾病愈发突出。

  数字文明时代之下,科技向善。这一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毕业的张靖来到桐乡,成立了智塑健康科技(嘉兴)有限公司,立志在3D打印骨科器械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对3D打印的痴迷,他延续了20年。2004年,张靖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此后便开始在不同的实验室里探索未来的发展趋势。他在力学系做过机器人,在材料系做过纳米能量电池,在环境系做过污水处理……而最让他着迷的,是当时尚未大规模商用的3D打印技术。

  在他看来,3D打印的神奇之处在于,在计算机上设计出样品,一键按下,整个结构就能被完整打印出来,“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张靖心里明白,要拥有属于中国人自己的3D打印技术,就要把技术平台底层的算法设计,到金属3D打印生产,再到自动化后处理,所有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手里,这样才具备掌握全链条的能力。

  数据平台的底层架构当时对张靖来说是零基础。在技术突击的一个个日夜,他带领团队一次次推倒重来,最终实现了数字化算法设计平台从零到一的攻关。该平台可结合人体骨骼不同部位的需求,开发出脊柱、关节等覆盖人体全身骨骼的植入物产品,更让产品的开发速度提升了10倍以上。

  骨骼不像汽车配件,坏了再换一个,人体骨骼本身具有造血、储藏运输养料物质的能力,骨质也会根据人体状态而变化。因此,智塑健康尝试通过“设计+3D打印+后处理”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患者骨骼的功能性修复和力学匹配,避免二次翻修。

  为此,他走访了80多家医院,交流了近400名医生,还多次现场观摩手术实施过程,写满了笔记本,这些经验为智塑健康后续产品开发提供了宝贵参考。

  终于,依托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数字结构材料技术平台,张靖带领团队精准设计出植入体的多孔结构。“这些微孔就像海绵的空隙一样,与骨骼接触后,骨细胞可以附着生长进去,将植入物与骨骼融为一体,形成器械与骨骼的一体化,实现了一次植入、终身受益。”张靖说。

  2021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迎来建校110周年前夕,习来到清华大学考察,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的讲话让本硕都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张靖备受鼓舞,他加紧了研发和市场化步伐。2022年,智塑健康完成了第一条3D打印生产线建设,这也是中国第一个覆盖设计、打印、后处理全流程的3D打印骨科器械GMP车间,在打印精度、稳定性、后处理工艺流程效率及质量等方面对标国际一流生产厂商。当年10月中旬,智塑健康3D打印腰椎融合器系统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的510(k)上市许可,让“中国造”高端骨科植入体产品,打入美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

  这几年,张靖每年都会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的各种论坛,与其他创业者交流逐梦经验,汇聚更多资源。在乌镇集聚效应下,他的团队吸纳了20多名骨干成员,来自清华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国内外顶级学府,专业领域涉及3D打印、算法、材料、骨力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硕博人才占60%以上。

  乌镇一直都不缺因梦想相聚、因相聚腾飞的故事。以福瑞泰克、佑驾科技等为代表的汽车电子产业势头正旺,以中科曙光高端服务器制造、凯芯微电子为核心的智能计算产业发展迅速……

  时代之变,顺势而为。当前沿科技带领乌镇跨越千年沧桑,成为数字文明中最活跃的因素时,这些正在“先行先试”的项目,正不断重塑时代格局,让数字文明之光熠熠生辉。

  近年来,乌镇全职引进哈佛博士4人、C类以上高层次人才9人,自主培育省级及以上高端人才22人;打造“乌镇院士之家”引才聚才强磁场,累计119位院士莅临指导,带动桐乡全市引育各类人才超21万人。

  在乌镇,当中华民间传统文化和数字文明和谐共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让理想在这里升腾。

  在乌镇的创业者,开始重新审视数字文明之下的时代发展和个人成长,也在形塑一种新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并赋予了乌镇新的生命幅度,以新的活力创造新的文明。

  文明如火,烛照人类前行。当数字文明带给这座小镇无数光环的同时,更多创业创新、融合传承的梦想正从这里扬帆启航,不断丰富着曲水流觞、白墙黑瓦的乌镇,也积淀着稳步迈向未来的底气。

鲍勃体育下载ios
鲍勃体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