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勃体育下载
鲍勃体育下载
为什么光伏行业死了那么多龙头?
来源:鲍勃体育下载   上传时间:2024-04-01 01:42:57

  每次一说到光伏 , 不明真相的群众 , 很喜欢说一个问题 , 就是这一个行业技术变动快 , 前面的龙头全都不得善终 , 保利协鑫 , 无锡尚德 , 赛维LDK , 汉能都是被人弯道超车按在地上摩擦的 。

  然后线性外推 , 就会得出一个结论 , 就是光伏行业 , 龙头是最危险的 , 排在后面的是最安全的 , 只要是龙头 , 不管做了什么 , 那都是等死的节奏 , 因为技术路线变动快 , 所以旧不如新 , 因为技术变动要换设备 , 所以之前没设备的投入最小 , 有设备的全是沉没成本 。 具体到现在的龙头上 , 隆基也危险 , 也会被不知道从哪个草丛跳出的大汉一把打倒 , 所以行业里天天流传哪家公司要干掉隆基 。

  理由言之凿凿 , 隆基仅仅是蒙对了单晶技术 , 后面别的厂商做对了新技术 , 隆基就得死 ; 隆基资产包袱重 , 只要转新路线 , 就损失利润 , 隆基就得死 ; 隆基是龙头 , 龙头都保守 , 有新技术也不敢上 , 但后面的厂家没有包袱 , 努力研究新技术 , 瞅准机会一把上去 , 隆基就得死 。

  既然 , 光伏行业技术路线变更快 , 行业龙头更迭频繁 , 那么我们不靠想象 , 多去研究研究之前的龙头是怎么回事死掉的 , 是不是对现在有更多的参考意义呢 ? 所以我好好看了看光伏行业之前的龙头到底是怎么衰败的 。

  25岁时 , 施正荣留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 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权威专家 —— 马丁 · 格林教授 , 1991年施正荣以优秀的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获得博士学位 。 十年后 , 他带着自己成熟的光伏技术 ( 技术资料体积3立方米 ) 与40万美元回国创业 , 辗转多个城市 , 寻求资金和政策支持 。

  为了找启动资金 , 37岁的他带着一个公文包和一台笔记本电脑 , 顶着烈日走访上海 、 大连 、 杭州 、 无锡以及老家扬中 , 拜访政府和VC , 每到一个地方 , 他都会对着50多页的PPT滔滔不绝讲上几个小时 , PPT主题很微商 : “ 给我800万美元 , 还你一个世界第一的企业 。 多数行业政府官员及VC,都觉得这人是个骗子 。 最后是无锡市原经委主任李延人想尽办法帮助了施正荣 , 施正荣的光伏梦 , 得以落户无锡 , 创立无锡尚德 , 主要是做光伏电池与组件生产 。

  此时 , 施正荣已经38岁 , 而他的尚德之路才起步 。 随着光伏产业的大幅扩张 , 接下来施正荣经历了风光无限的黄金岁月 , 2005年 , 施正荣的尚德电力公司在纽交所上市 , 2006年尚德电力的股价超过每股40美元 , 43岁的施正荣以23亿美元的财富 , 问鼎当年中国首富 , 他也开始全力打造他的光伏帝国 , 2010年 , 尚德的产能达到全球第一 。

  尚德电力成为第一家在纽交所公开上市的中国非公有制企业 , 还被华尔街称作 “ 光伏界的微软 ” 。 老板施正荣更是名利双收 。 回国后 , 他成了征服海外长期资金市场的英雄 。 短短几个月后 , 他以186亿身家成为中国新首富 。 这个看似司空见惯的财富故事 , 加上两个时间限定后 , 便显得 “ 疯狂 ” 起来 —— 从成立到变成全球光伏巨头 , 尚德只用了4年 ; 成为中国首富那天 , 距离施正荣决定归国创业 , 还不到6年 ! 而彼时的隆基 , 只是尚德数家供应商中微不足道的一家 。

  2004年扭亏后 , 施正荣打响了财富 “ 保卫战 ” , 将那些曾经帮过他的人一个个赶走 。 第一个遭殃的是施正荣创业路上最重要的伯乐 —— 公司第一任董事长 、 无锡市原经委主任李延人 。 尚德2004年的净利润是1980万美元 , 可李延人走时 , 只带走了一百万现金和一辆开了几年的奥迪A6 , 并没有正真获得一分钱的股权 。 第二个是在施正荣最难的时候帮他的国有股东 。 公司上市前 , 施正荣以技术为筹码 , 大费周章地清退了75%的国有股份 。

  到了公司上市那天 , 他又说 : “ 从此以后 , 我再也不会去挣一分钱 , 我就花钱 。 ” 他给自己买了近十辆顶级豪车 , 包括三辆雷克萨斯 、 一辆宝马 、 一辆奔驰S600 、 一辆顶级宾利 、 一辆路虎 、 一辆沃尔沃 …… 他越来越高调 : 去参加达沃斯论坛时 , 专门花20万美元包一架公务机 ; 斥巨资在公司总部建了一面全球最大的光电幕墙 ; 成立 “ 施氏家族慈善基金 ” , 号称一年花6000万元做公益 , 后来却被曝出诈捐 ……

  2009年的下半年到2010年 , 投资过热造成暂时性的产能极度过剩 。 全国有100多个城市都在建光伏产业园 , 都在创造千亿的光伏行业 。 也正是在此期间 , 尚德电力的产能跃居全球第一 , 而产能飞跃的背后是尚德一再举债经营 。

  行业大量扩产导致产能过剩 , 掀起价格战 , 尚德本身没有控制好财务指标 , 资产负债率过高 , 风险日益扩大 。

  “ 这个行业本身的一个问题是大家都是在几年行业比较好的情况下 , 大家都纷纷上马 , 导致了产能严重超过标准 , 最高的时候国家的产能有60个GW , 但是目前只有20个GW在产 , 整个全世界容纳量就有30个GW , 这样导致了整个国家的产能不能充分的利用 , 成本很高 , 债务很高以后 , 这一块没有很好的方法正的现金流 , 导致每家企业的亏损很大 ” 尚德执行董事兼总裁周卫平在尚德破产后说到 。

  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之前 , 多晶硅是价格极为便宜的工业原料 , 在2007年底 , 黑市价格创下每公斤400美元的天价 。 2006年 , 面对多晶硅价格暴涨 , 尚德电力与美国MEMC签订了固定价格的多晶硅十年期长单 , 施正荣当时决策与国外供应商签订了近70亿元的多晶硅供货合同 , 合同约定锁量锁价 。 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 多晶硅迅速滑坡 , 多晶硅价格已骤降至20美元左右每公斤 。 施正荣不得不与供应商解除合同 , 同时因违约进行了巨额赔偿2.12亿美元 , 最后导致公司亏损严重 , 以及其主导投入3亿美元建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 , 最终不了了之

  自2012年7月宣布成为莫须有的德国债券欺诈案受害者并且损失了5.6亿欧元之后 , 尚德再也没有发出过财务报告 。 而尚德的市值早在2012年便蒸发了60% , 其在2012年3月之前的4个季度共损失了6.46亿美元 。

  可以看的出来 , 尚德的崛起和失败 , 带着很明显的时代印记 , 在经济大发展 , 百业待兴的时候 , 站上风口 , 因为错误的决策以及激进的扩产策略导致 , 创始人不富有企业家精神 , 被成功冲昏头脑 , 也被地方的招商引资政策推着大步朝前走 , 最终多方面因素叠加导致失败。

  2005年 , 30岁的彭小峰坐拥亚洲最大的劳保用品企业 “ 柳新集团 ” , 身家过亿 , 但他不甘心一辈子生产制服 、 手套 、 背心和鞋这样的低端廉价品 。 当年5月 , 他和江西新余一位官员聊到光伏 , 对方听说他想在苏州建厂之后 , 立刻上报给了市长汪德和 。

  彭小峰说他想做一家世界级企业 , 需要启动资金5个亿 , 而他最多只拿出3亿 , 剩下的需要政府解决 , 当时新余一年的财政收入才18亿 , 全市银行的贷款权限加起来都没有2个亿 , 为了拿下这一个项目 , 汪德和利用各种关系 , 才给彭小峰凑齐了这笔巨款 。

  彭小峰也没有辜负栽培 , 短短两年时间 , 赛维就成了亚洲最大的硅片厂商 , 紧跟着尚德在美国上市 , 融资4.69亿美元 , 创历史之最 , 成为江西省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 , 一个月之后 , 赛维就将2亿元连本带息如数还给了新余市政府 , 新余也成了江西GDP增长最快的城市 。

  上市之后 , 不差钱的赛维迎来了一段狂奔期 。 到2008年一季度结束 , 赛维签订下6笔大单 , 订单直接排到了2018年 , 订单总量超过13GW , 相当于当年全球光伏装机量的两倍 , 又过了一个季度 , 赛维硅片产能和销量正式超越挪威REC , 变成全球第一 。

  2008年之前 , 全球绝大部分硅料产能都在海外 , 随着行业热度陡增 , 价格已经从2003年的每公斤30美元暴涨至2008年的400多美元 。

  当时还没有 “ 卡脖子 ” 这个说法 , 外界对中国光伏行业评价是 “ 两头在外 ” ( 原材料和市场 ) 。 有一个非常生动的说法是 , 中国光伏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 , 但靠的是外国的天 , 只要外国打个喷嚏 , 中国企业都要重感冒 。

  2008年年初 , 赛维投资120多亿在新余马洪镇建设1.5万吨的硅料产线 。 当时 , 全球硅料价格被炒到500美元/kg的历史最高点 , 而马洪工厂的设计成本仅为30美元/公斤左右 , 如果能顺利投产 , 意味着赛维将拥有一台印钞永动机 , 彭小峰也将成为整个产业的大功臣 。

  随着2008金融危机爆发 , 光伏需求急剧萎缩 , 产品价格暴跌 , 仅仅一年时间 , 硅料价格从400多美元跌到了每公斤50美元 。 原本投产一年就能回本的马洪工厂 , 资金链瞬间紧张起来 。 但艺高人胆大的彭小峰没有悬崖勒马 , 而是选择加杠杆 , 扩产能 。

  2010年8月 , 赛维在合肥开建1.6GW的电池片工厂 , 是当年全球一次性开工最大的光伏项目 。 2011年 , 赛维宣布投资100亿 , 在内蒙古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硅料生产基地 , 年产规模达6万吨 , 是新余的4倍 。

  赛维当时资金链已经极度紧张 , 2011年四季度亏损5.89亿美元 , 资产负债率高达87.7% , 欠债60亿美元 , 单单是每年要还的利息就是2-3亿美元 , 但即便如此 , 已经穷途末路的彭小峰依却不肯低头 。

  2012年 , 彭小峰接受 《 南方周末 》 采访时 , 把以华尔街为代表的境外势力狠狠批判了一番 : “ 他们 ( 分析师 ) 从来就没看对过一家伟大的公司 。 现在行业看赛维 , 就像10年前看乔布斯。

  同一年 , 欧美国家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 “ 双反 ” ( 反倾销和反补贴 ) 调查 , 全球装机量骤降 , 整个产业一片哀嚎 , 这也成为了压垮赛维的最后一根稻草 。 马洪工厂停产 , 持续有工人上门讨债 , 合肥工厂卖给了作饲料起家的通威,彭小峰被迫辞职 , 2016年赛维LDK被判破产重组。

  协鑫是中国最大的非公有制电力控股企业 , 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材料制造商 , 业务涉及各类发电 、 光伏材料多晶硅及硅片 、 系统集成 , 以及油气开发等 。

  在这些工厂中 , 有两家堪称世界之最 。 这两家分别是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 “ 中能硅业 ” ) 和江苏协鑫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 “ 协鑫硅片 ” ) 。 实际上 , 两家公司仅一墙之隔 , 前者已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制造厂 , 后者则是全球最大的硅片提供方 。

  这两家公司共同隶属于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 “ 保利协鑫 ” ) 。 它们在行业中的地位 , 铸就了协鑫 “ 硅王 ” 的称号 。

  保利协鑫执行总裁朱战军在接受本刊记者独家专访时称 , 预计2015年公司的多晶硅产量将超过7万吨 , 国内占比近半 , 全球占比约四分之一 ; 硅片产量达到14GW , 全球占比约三分之一 。

  自协鑫2006年杀入多晶硅行业后 , 市场上多晶硅的价格一路上扬 。 2007年 , 多晶硅的价格突破300美元/公斤 , 毛利率高达70% 。

  超高的毛利率让协鑫尝到了甜头 。 2007年8月 , 又按照万吨规划在中能的工厂内增加一条1500吨的生产线 , 产能扩大一倍 。

  让人没想到的是 , 多晶硅价格在2008年继续疯狂 , 一度高达400美元/公斤 。 超高价格也让协鑫挣得盆满钵满 , 当年中能的税后利润就达25亿元 。 保利协鑫风头无两 , 连续霸榜光伏行业企业市值榜

  由于前些年国家的补贴政策 , 使得保利协鑫其前些年大幅度扩张技术上并不占优势的产能 。

  2012年 , 保利协鑫多晶硅的产能为37055公吨 , 到了 “ 531 ” 新政的2018年 , 该公司多晶硅的产能跃升至61785公吨 , 增幅为66.74% 。 随着新疆多晶硅项目首期已于2019年上半年全部投产 , 释放年产能48,000公吨 , 使保利协鑫2019年上半年总产能上升至11.8万公吨 。

  保利协鑫事业最高峰时 , 高负债大量激进投资光伏电站及房地产 , 在531新政后 , 光伏电站同样面临政策性补贴拖欠 , 巨额资金的占用 , 导致在单晶硅技术崛起时 , 保利协鑫没有资金投资现金产能 , 转身困难 , 最终走向绝境

  2019年上半年光伏材料售价一下子就下降影响 , 以及高额的营业开支和融资成本拖累 , 保利协鑫业绩仍然承压 。 2019年上半年 , 保利协鑫又回到了2012年的巨额亏损 , 报告期内由盈转亏 , 亏损9.98亿元 , 营收也下降了10.3亿元

  2019年上半年 , 保利协鑫能源报告期内的短期借款高达283.86亿元(人民币 , 下同) , 远高于港股其他光伏企业的短期借贷规模 , 可想而知保利协鑫的短期偿债压力之大 , 而长期借款方面 , 保利协鑫能源以340.48亿元的长期借款规模 “ 雄踞 ” 光伏企业长期借款排行榜榜首 。 借款如此高 , 造成保利协鑫能源的资产负债率达76.47% , 而光伏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0%左右 。

  2018年5月31日 , 国家发改委 、 能源局 、 财政部联合发布 《 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 》 , 要旨主要是三点 : 暂不下发普通电站指标 、 项目规模限制在10GW以内以及上网电价补贴每千瓦时降低0.05元

  “ 531 ” 的新政使得火热的光伏行业一下子掉进了冰窟 。 悲观情绪在整个行业蔓延 , 整个行业出现 “ 破产潮 ” , 生产线停摆 、 开工率不足成为常态 , 企业停产 、 欠薪 、 放假等消息也此起彼伏 。

  保利协鑫的成功 , 很大程度上是吃到了当年国家全力发展光伏行业的契机 , 借助政府补贴 , 吃补贴红利 , 大量推进成本落后产能并在下游电站领域激进投资 。 并且管理层故步自封 , 对新技术关注严重不足 , 在531新政之后 , 光伏行业遭遇政策性补贴拖欠 , 直接造成资金链断裂 , 想转投新技术都无法实现 。

  在转战光伏之前 , 李河君主要做的就是水电生意 , 最得意的作品就是比葛洲坝水电站还要大10%的金安桥水电站 , 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民营水电站被视为汉能的印钞机 , 每年稳定贡献数十亿的现金流 , 这也是汉能斥资百亿 , 豪赌薄膜底气所在 。

  对技术一窍不通的李河君 , 觉得薄膜的成本和转化率问题统统可以靠技术解决 , 所以才放弃拥挤的晶硅赛道 。 事实上 , 当初李河君在选择技术路线时 , 内部有人提出过一个想法 : 在汉能旗下的水电站旁边建晶硅厂 , 利用电价优势 , 碾压竞争对手 , 赚快钱 , 但被李河君否决 。

  成立不到两年时间里 , 汉能在全国跑马圈地 , 成立了九大制造基地 。 2011年 , 通过资本运作控制了在香港上市的设备厂商铂阳太阳能 ( 后改名为 “ 汉能薄膜 ” ) , 打开了融资渠道 , 然后在不到1年时间里收购了三家海外薄膜太阳能公司 。 李河君认为 , 这些收购都是成功的抄底 : “ 全球700多家光伏公司 、 最领先的薄膜技术都在我们的数据库里 , 我们选中了其中5家并购对象 , 只要掌握它们 , 全球的薄膜技术制高点就被我掌控了 。

  2012年10月10日 , 美国商务部宣布 , 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征收34%到47%的关税 , 与此同时 , 欧盟正式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 当时 , 欧洲是中国光伏产业最大的出口市场 , 占70%左右 , 美国占10% , 一时间 , 所有人都如临大敌 。

  当年11月 , 央视 《 对话 》 栏目为此专门做了一期节目 , 名为 “ 光伏血战的秘密 ” , 请了通威 、 协鑫以及汉能集团三家公司的一把手讨论 , 整一个完整的过程 , 只有汉能创始人李河君最放松 , 聊至投机 , 还情不自禁翘起了二郎腿 。 原因不难理解 : 当时 “ 双反 ” 针对的是晶硅产品 , 而汉能做的是薄膜 , 毫发无损 。

  李河君认为光伏产业的未来不是位于西北沙漠里的集中式电站 , 而是一个个的屋顶以及无数的生活场景 , 他的终极目标是让14亿中国人用上汉能的 “ 薄膜全家桶 ” —— 用汉墙和汉瓦来盖房子 , 开着汉能的太阳能汽车上班 , 背着汉包去出差 , 夏天还可以躲在汉伞下乘凉 。

  在晶硅与薄膜技术路线的大赌局中 , 晶硅大获全胜 , 李河君曾经的 “ 121计划 ” ( 到2020年 , 汉能收入一万亿 , 市值两万亿 , 盈利一千亿 ) 早已沦为泡影 , 只留下了一个落寞的背影和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 “ 要么我们死掉 , 要么伟大 。

  2015年5月20日 , 因为被质疑存在大量关联交易 , 涉嫌操作股价被香港证监会调查 , 汉能薄膜发电股价一天暴跌近50% , 20分钟之内市值蒸发1400多亿港币 。

  此后 , 汉能进入长达4年的停牌期 , 李河君也没能摆脱光伏首富的宿命 : 2019年6月 , 汉能薄膜正式从香港退市 。 在这之后 , 汉能的业务并无多大起色 , 资金链持续恶化 , 频频陷入欠薪欠债风波 , ” 现金奶牛 “ 安桥水电站也被拍卖 , 汉能回A也遥遥无期 。

  复盘全球光伏发展近20年历史 , 光伏行业各环节龙头均出现被颠覆的现象 , 其中技术周期是主要的因素之一 , 而且每轮技术周期过程中 , 新龙头均创造巨大的超额收益 , 因此历次光伏新技术出现均引起市场巨大关注

  但行业和企业经营是复杂的 , 技术周期诚然加剧了公司经营的风险 , 但龙头快速迭代的核心因素仍然是企业的经营层面 , 比如扩产节奏 、 专业化和多元化选择 、 资产负债表质量和现金流把控 。

  以单晶替代多晶为例 , 能够正常的看到技术替代是有过程的 , 在2017年单晶份额快速提升之前 , 单多晶龙头毛利率差别不大 , 而且多晶硅片龙头在单晶方面也有布局 , 但多晶龙头没有利用自己的产能优势扩大单晶布局 , 其原因更多的是企业投资决策偏差和现金流的限制 。

  真的别觉得隆基就是靠蒙对了技术路线才成功的 , 确定单晶路线 , 单晶没人要 , 隆基没办法 , 自己买了组件厂乐叶 , 自己推单晶组件 , 并且免费给行业共享PERC单晶电池技术指标 , 推动全行业转向单晶 , 金刚线切割研发 , 一年允许亏4000万 , 扶持了美畅新材 , 在金刚线技术领先 , 并且自己砂浆线切割有明显成本优势的时候 , 果断计提资产减值 , 放弃砂浆线路线 , 全面转向金刚线切割 。 并不是单晶这个路线成就了隆基 , 而是隆基成就了单晶路线 , 再对比隆基管理层和我上面说的几家公司 , 就知道想颠覆隆基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 管理层自己不作死 , 一直在努力 , 哪那么容易颠覆 。

  研究变化快的行业 , 多看看之前的公司是怎么失败的 , 特别有启发 , 实际上好好看一下之前的光伏龙头衰败史就会发现 , 从来没有一个光伏龙头单纯是因为技术变更失败的 , 技术变更只是催化剂 , 前面失败的龙头全是自己经营出现巨大问题 。

  我这里只是简单分析下之前光伏行业的龙头是怎么衰败的 , 观点不代表隆基就一定安全 , 但安全与否 , 要看管理层的决策和公司的根性 , 这个要自己跟踪 , 但是分析过往 , 再对照隆基的现在 , 会让人放心 , 至少隆基目前没再次出现以上曾经的光伏王身上的问题 , 但持续的跟踪和研究 , 还是不能中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梁靖崑为何爆冷夺冠封王?刘国梁点评一针见血,邓亚萍说出大实线“大选”选战,惊爆郭台铭出局或系美国插手

  OpenAI藏了1年多的技术公开!15秒素材克隆声音,HeyGen也在用

  vivo黄韬专访:揭秘vivo X Fold3背后的技术革新与市场战略

  宫崎骏新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上映 / 4月PS+会免开领 下周玩什么

  《龙之信条2》评测:神鬼一象/

  主站 商城 论坛 自运营 登录 注册 《龙之信条2》评测:神鬼一象 太空熊 2024-03-31 返回专栏首页 作者...

鲍勃体育下载ios
鲍勃体育下载